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Steven 的评测

Filco Minila Air 在 macOS 下的简单配置 & 使用体验

Filco Minila Air 在 macOS 下的简单配置 & 使用体验 前言 在 近况报告 #1 中,咱就已经提到咱在九月份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机械键盘 —— Filco Minila Air, 这是不是有点一步到位的感觉? 在此再次感谢女票。 喂不要打我啊! 在体验了 Minila 的出色手感后,咱也在 macOS 下进行了一番简单配置,让这把键盘更符合我的使用需要,下文就大致谈一谈。 键盘布局与 DIP 开关 Minila Air 背面有整整 6 个 DIP 开关,配合替换键帽可以方便地改变一些按键的功能。下图是官方的介绍: 我个人只拨动了开关 6,也就是交换了 backspace 与 |\ 键的位置,稍大的退格键按起来要舒服得多。 Minila 的布局 对于键盘本身的布局,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 Minila 短空格 + 左右双 Fn 键 的设计。对于这一设计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严重。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设计的,用左手大拇指按空格键位置正好,而左边的 Fn + E/S/D/F 可以充当方向键,按起来也很顺手。 在 60% 配置的机械键盘中,Minila 的键盘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不仅完整保留了右侧方向键,还提供了 6 个 DIP 开关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要说唯一的槽点,可能就是右 shift 键太小了吧。 借助 Karabiner-Elements 让 Minila 更符合 macOS 键盘布局 尽管 Minila 提供了 6 个 DIP 开关以供我们改键,但其默认的键盘布局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 macOS 键盘的习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Minila ⌘command 和 ⌥option 键的位置与 Mac 键盘相反,用起来非常不顺手。其次是右下方的 App 键默认按下去是没有用的,浪费了键盘空间。使用 Karabiner-Elements 这个小程序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配置上,我交换了 ⌘command 和 ⌥option 键的位置,并为了统一将右侧的 ⌥option 也改为了 ⌘command 。对于 App 键,我将其设置为了电源键。同时,Karabiner-Elements 还可以设置在连接到 Minila Air 时禁用内置键盘。 再也不用...

从「1 password」到 1Password —— 密码管理器上手小记

从「1 password」到 1Password —— 密码管理器上手小记 写在前面 ——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密码管理器? 就在前几天,12306 网站疑似 发生用户信息泄露 ,410 万旅客信息被低价售卖,其中部分账号密码还被公开以供买家验证。尽管中国铁总很快发布微博称「网传信息不实、未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但 有记者 随机挑选了 15 个账号,其中有 8 个可以成功登录,7 个则处于被锁定状态。 在网传的 被泄露信息 中,有一点尤其吸引了我的关注 —— 「密码」一栏。不难看出,被泄露信息的用户大部分都使用的是 10 位以下的密码,其中有不少还包含姓名拼音、生日等信息。更有甚者,密码比用户名还短,或是直接使用了诸如「a123456」这样的弱密码。 可以说,在个人信息愈发值钱而「 撞库 」事件又屡屡发生的今天, 设置一个位数足够又难以猜测的强密码、为不同网站设置不同密码 ,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然而,「不要重复使用密码」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有难度。就在几个月前,我自己都还奉行的是「1 password for all」的准则 —— 毕竟,要记下几十上百个不同密码实在是不太可能。尽管有一种方法是为不同网站的密码添加网站名作为后缀,但一旦碰到需要修改密码的情况,「新密码又是什么」就成了一个问题。 因此,综上所述…我还是选择了一个更加「偷懒」的方法 —— 密码管理器。如果你也想提升互联网账户的安全性、避免下一次「撞库」事件的影响,那么密码管理器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 1Password? 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颜值 —— 我记得我说过「颜值就是第一生产力」之类的话…… *当然,比 1Password 更好看(或者说有趣)的密码管理器也是有的,比如这只还不算成熟但又蠢萌的 RememBear … 其次,1Password 并没有被曝出过什么恶性的安全事件,在安全性上比较让人放心。 最后,在我纠结于 1Password 和 Lastpass 之间时…我发现 1Password 可以存储 TOTP 验证码,并且在多设备间同步。尽管有人质疑这样做失去了二步验证的意义,不过…我真的不想再经历更换手机时迁移二步验证码的痛苦了。所以,1Password 成为了我的最终选择。 1Password account 与订阅制...

「无人深空」5 小时游玩短评

「无人深空」5 小时游玩短评 似乎已经 10 天没写 Blog 了,因为最近沉迷于 PS4… 这就是你又鸽了的原因吗? 加上这几天玩「无人深空」玩得不少,就简单说说我对这个游戏的感受吧。 前言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玩「无人深空」的时间不止 5 个小时。根据 PlayStation 的购买记录,我在 16 年底就购入了这款游戏,而且还花了 238.8 HKD。 妈耶! 所以我也算体验过无人深空较早的版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垃圾游戏、「无人深坑」。早期版本的劝退效果的确很强,只有第一人称、极其稀缺的材料、枯燥而高重复性的游玩过程、根本没有联机系统等等,让我很快放弃甚至删除了这款游戏,200 多港币也只能当做打水漂了。 其实我是沉迷战地 1 去了,爹 1 真好玩! 最近把吃灰一年的 PS4 翻出来玩,正巧无人深空更新了 NEXT update ,而且玩家的评论似乎不像当初那么恶劣,于是就又下载回来体验了一番。从我最初的存档来看,我当时玩了大约 10 个小时的普通模式和 3 个小时的创造模式,所以也不算是完全的萌新。下面就说说我对无人深空最新版本的体验。 Upside 相比起最初发售时的版本,NEXT update 的确带来了不少值得称赞的改进。第三人称视角是其中非常明显的一项;在开始新游戏时,游戏也会默认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 控制角色在星球表面探索时,第三人称降低了操作难度,增加了观察范围;而在驾驶飞船进入宇宙时,我还是更偏向于使用传统的第一人称,代入感更强。 另一方面,游戏对原有的材料与物品也进行了大幅改动。对维生系统、风险防护的充能现在只需要氧气和钠,而它们都不难获得。飞船启动推进器、脉冲驱动器和超光速驱动器的燃料也不像之前需要寻找稀有的同位素,而是可以通过普通元素的加工与合成来得到。这使得游戏前期的难度大大降低,对新手也更加友好。 同时,无人深空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物品。前期、中期的刷钱利器——嗡嗡蛋,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简单的 骚操作 ,就可以赚取大量货币, 而且官方甚至没有修这个 Bug 的意思。 游戏还加入了纳米星团这种货币,不难获取还能直接购买强力的升级套件……种种改动,都让无人深空现在的难度比起发售之初小了不少。 由于我只玩了几个小时,所以并没有很好地体验基地系统;同时由于网络的原因,我也没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