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Blog 迁移公告

Blog 迁移公告 自今日起,本 Blog 将永久迁移至 blog.hly0928.com 。本 Blogspot 站点将不再更新。
Recent posts

有人关注程序员的「996」,谁来关注高中生的「7106」?

有人关注程序员的「996」,谁来关注高中生的「7106」? 引子 最近,「996」这个词火了。996.ICU 的 GitHub 项目 ,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里就获得了 超过 20 万 的 Star。一方面,这表现出「996」所获的关注度之高,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 996 工作制 」在中国的程序员群体中实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里引述一段 996.icu 上的内容: “996”工作制,即每天早 9 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点,每周工作 6 天。“996”工作制的周工作时间为最低 12x6=72 小时。 什么又是标题里的「7106」呢?让我们对上面这段话稍作修改: “7106”学校作息制,即每天早 7 点到校,一直学习到晚上 10 点,每周上课 6 天。“7106”作息制的周学习时间为最低 15x6=90 小时。 事实上,「7106」作息制正是中国绝大多数高三学生、甚至是高中生的现状。 现状 作为一名 某教育落后省的 高三狗,我相信我对于当前高中的作息制度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以我们学校为例: 天还没亮就要出门、一天九节课、长到窒息的晚自习……可以说,「996」跟中国高中生的日常作息比起来,又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此的作息制度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在此之外的精神压力,则更不应该被忽视:一周两三次的各科考试、每天四五张的卷子、某些老师的「教育」、家长「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责备」的态度……我不知道中国千千万万高中生是怎样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对人究竟会产生如何的影响。 但我至少知道一点:这样的制度,是 不应该存在 的。 马云谈「996」与老师的心灵鸡汤 说回「996」。几天之前,马云才对这件事发表了他的看法,下面就摘录一段 新闻材料 : 在马云看来,今天中国 BAT 这些公司能够 996,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 Revenue 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 马云还说,自己到今天为止,肯定是 12x12 以上。马云还提醒现场的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 12 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 8 小时上班

Filco Minila Air 在 macOS 下的简单配置 & 使用体验

Filco Minila Air 在 macOS 下的简单配置 & 使用体验 前言 在 近况报告 #1 中,咱就已经提到咱在九月份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机械键盘 —— Filco Minila Air, 这是不是有点一步到位的感觉? 在此再次感谢女票。 喂不要打我啊! 在体验了 Minila 的出色手感后,咱也在 macOS 下进行了一番简单配置,让这把键盘更符合我的使用需要,下文就大致谈一谈。 键盘布局与 DIP 开关 Minila Air 背面有整整 6 个 DIP 开关,配合替换键帽可以方便地改变一些按键的功能。下图是官方的介绍: 我个人只拨动了开关 6,也就是交换了 backspace 与 |\ 键的位置,稍大的退格键按起来要舒服得多。 Minila 的布局 对于键盘本身的布局,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 Minila 短空格 + 左右双 Fn 键 的设计。对于这一设计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严重。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设计的,用左手大拇指按空格键位置正好,而左边的 Fn + E/S/D/F 可以充当方向键,按起来也很顺手。 在 60% 配置的机械键盘中,Minila 的键盘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不仅完整保留了右侧方向键,还提供了 6 个 DIP 开关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要说唯一的槽点,可能就是右 shift 键太小了吧。 借助 Karabiner-Elements 让 Minila 更符合 macOS 键盘布局 尽管 Minila 提供了 6 个 DIP 开关以供我们改键,但其默认的键盘布局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 macOS 键盘的习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Minila ⌘command 和 ⌥option 键的位置与 Mac 键盘相反,用起来非常不顺手。其次是右下方的 App 键默认按下去是没有用的,浪费了键盘空间。使用 Karabiner-Elements 这个小程序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配置上,我交换了 ⌘command 和 ⌥option 键的位置,并为了统一将右侧的 ⌥option 也改为了 ⌘command 。对于 App 键,我将其设置为了电源键。同时,Karabiner-Elements 还可以设置在连接到 Minila Air 时禁用内置键盘。 再也不用

从「1 password」到 1Password —— 密码管理器上手小记

从「1 password」到 1Password —— 密码管理器上手小记 写在前面 ——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密码管理器? 就在前几天,12306 网站疑似 发生用户信息泄露 ,410 万旅客信息被低价售卖,其中部分账号密码还被公开以供买家验证。尽管中国铁总很快发布微博称「网传信息不实、未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但 有记者 随机挑选了 15 个账号,其中有 8 个可以成功登录,7 个则处于被锁定状态。 在网传的 被泄露信息 中,有一点尤其吸引了我的关注 —— 「密码」一栏。不难看出,被泄露信息的用户大部分都使用的是 10 位以下的密码,其中有不少还包含姓名拼音、生日等信息。更有甚者,密码比用户名还短,或是直接使用了诸如「a123456」这样的弱密码。 可以说,在个人信息愈发值钱而「 撞库 」事件又屡屡发生的今天, 设置一个位数足够又难以猜测的强密码、为不同网站设置不同密码 ,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然而,「不要重复使用密码」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有难度。就在几个月前,我自己都还奉行的是「1 password for all」的准则 —— 毕竟,要记下几十上百个不同密码实在是不太可能。尽管有一种方法是为不同网站的密码添加网站名作为后缀,但一旦碰到需要修改密码的情况,「新密码又是什么」就成了一个问题。 因此,综上所述…我还是选择了一个更加「偷懒」的方法 —— 密码管理器。如果你也想提升互联网账户的安全性、避免下一次「撞库」事件的影响,那么密码管理器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 1Password? 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颜值 —— 我记得我说过「颜值就是第一生产力」之类的话…… *当然,比 1Password 更好看(或者说有趣)的密码管理器也是有的,比如这只还不算成熟但又蠢萌的 RememBear … 其次,1Password 并没有被曝出过什么恶性的安全事件,在安全性上比较让人放心。 最后,在我纠结于 1Password 和 Lastpass 之间时…我发现 1Password 可以存储 TOTP 验证码,并且在多设备间同步。尽管有人质疑这样做失去了二步验证的意义,不过…我真的不想再经历更换手机时迁移二步验证码的痛苦了。所以,1Password 成为了我的最终选择。 1Password account 与订阅制

近况报告 #1 —— Steven 最近在干嘛?

近况报告 #1 —— Steven 最近在干嘛? 一不小心,Blog 就鸽了两个月没更了——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我 (嗯?不怪你难道怪时辰吗?) 。毕竟,作为一名苦逼的新晋高三狗,这两个月我的确比较忙。 说起来,我的高三生活理应比之前还要悠闲的——翘掉了晚自习,每天五点半放学就能回家,可以说像是回到了初中年代了。然而,「一周上六天课」的日程,让我依旧有种喘不过气的忙乱感。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比班上的学霸们舒服得多了。按照学校的安排,周日晚上是有数学周考 & 晚自习的,而我也顺理成章地翘掉了。换种更形象的说法,学校是想「不让我们超过 24 小时不在校」。我不知道这种安排是否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尽管所有的学校好像都是如此,但是,作为一个提前步入老年生活的 老年人 ,我算是有点吃不消了… 说起来,这两个月请假的次数也是逐渐频繁。尽管比不上高一那会儿接近一周一次的频率,不过请假摸鱼也是咱目前的常态。 咱的逻辑是:在学校也是睡觉,在家里也是睡觉,在学校还不如在家里有床和被子睡得那么舒服,所以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呢? 至于成绩上,差不多是继续维持高二的水平,甚至还上升了一点(?)。说回来,大学要是能进川大我就非常满意了,离家近还可以吃那么多好吃的… 目前其实在有意减少刷推的时间。倒不是因为刷推浪费了太多日常时间,而是总感觉最近 Twitter 中文圈的风气有些奇怪(?)。再加上前段时间某些推友被出道的事件,感觉还是不要过多地将时间放在 Twitter 上为好。在目前有墙情况下,Twitter 应该并不会演变成贴吧、逼乎那样的平台;但是它带给我的感觉,也不如最初上推时的那么纯粹了。 这两个月内的大事还有两件。一是收到了女票送的 Filco Minila Air 茶轴键盘 (其实有一大半的钱都是我自己出的) ——也就是我现在正在用来敲字的这把。鉴于一时半会没有时间写长篇的评测文,这里就简单说一说我的使用体验。 在拿到 Minila Air 之前,我使用过的键盘只有不超过 100 元的垃圾薄膜键盘和 MacBook 手感奇差的蝶式键盘。因此,Minila 给我的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出色了。简洁低调的外观、稳定低延迟的蓝牙连接都令我满意,而机械轴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输入体验。以前我觉得 MBP 的蝶式键盘还算差强人意、可以接受,但在习惯

Blog 上线一月随想 & 缓更预告

Blog 上线一月随想 & 缓更预告 不知不觉这个 Blog 已经上线一个月 零七天 啦!在这并不长的时间里,我完成了 14 篇文章,一共 20180 字——嗯…自我感觉还行。在八月的最后一天 开学报到的日子 ,就简单总结下这个假期写 Blog 的体验,同时要 缓更预告 ! 再谈 Blogger 平台 之前在写 本 Blog 的介绍 的时候,就简单地说过我选择 Blogger 平台的原因。在这一个月的使用中,我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 Blogger 平台的优劣之处。 选择 Blogger 平台最大的好处,自然就是省心——不需要操心域名、服务器、搭建 Blog、图床等等问题,而能专注于 Blog 的内容本身。相比于国内平台,在 Blogger 上写一些略敏感的话题也不用担心被封号删帖查水表。顺带一提,我使用 Blogger 平台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 breakwa11 和 编程随想 的启发——大佬们都用的平台,想必还是比较靠谱的啦。 我一直相信,内容比平台更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也会限制内容的传播。Blogger 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无法在墙内访问。不过对我而言,这也并非完全不好, 至少不会有认识我的傻逼同学来视奸这里 。其次,Blogger 的可定制性实在是非常有限,想改下字号、段间距之类的都比较麻烦,不同的主题还会造成种种限制。之前想在 友链 页面为大家添加上头像,奈何一通操作都不能完美实现,只得放弃。 如果明年暑假我有空,大概会考虑购置域名并将 Blog 内容迁移到自己的 VPS 上——不过现在只能暂时放一放了。鉴于接下来会越来越忙、对如何搭建 Blog 也不太清楚,就继续使用 白嫖 Blogger 平台吧。 写 Blog 一个月的一点想法 依旧是在写 本 Blog 的介绍 的时候,谈到了我写这个 Blog 的原因,于是这里稍微再展开一点。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我的学校作文基本都是抄的——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任务」,而非「乐趣」。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写的作文连我自己都不信、不想读。 建立这个 Blog,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想写点自己真正相信、真正爱好、真正愿意分享的东西。也许在表达上还有不少欠缺,也许在内容上也不一定全对,也许让你读起来并不舒服,但是至少这些都是我的真实经历、真实想法,而非应付学校、应付考试的「

「无人深空」5 小时游玩短评

「无人深空」5 小时游玩短评 似乎已经 10 天没写 Blog 了,因为最近沉迷于 PS4… 这就是你又鸽了的原因吗? 加上这几天玩「无人深空」玩得不少,就简单说说我对这个游戏的感受吧。 前言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玩「无人深空」的时间不止 5 个小时。根据 PlayStation 的购买记录,我在 16 年底就购入了这款游戏,而且还花了 238.8 HKD。 妈耶! 所以我也算体验过无人深空较早的版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垃圾游戏、「无人深坑」。早期版本的劝退效果的确很强,只有第一人称、极其稀缺的材料、枯燥而高重复性的游玩过程、根本没有联机系统等等,让我很快放弃甚至删除了这款游戏,200 多港币也只能当做打水漂了。 其实我是沉迷战地 1 去了,爹 1 真好玩! 最近把吃灰一年的 PS4 翻出来玩,正巧无人深空更新了 NEXT update ,而且玩家的评论似乎不像当初那么恶劣,于是就又下载回来体验了一番。从我最初的存档来看,我当时玩了大约 10 个小时的普通模式和 3 个小时的创造模式,所以也不算是完全的萌新。下面就说说我对无人深空最新版本的体验。 Upside 相比起最初发售时的版本,NEXT update 的确带来了不少值得称赞的改进。第三人称视角是其中非常明显的一项;在开始新游戏时,游戏也会默认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 控制角色在星球表面探索时,第三人称降低了操作难度,增加了观察范围;而在驾驶飞船进入宇宙时,我还是更偏向于使用传统的第一人称,代入感更强。 另一方面,游戏对原有的材料与物品也进行了大幅改动。对维生系统、风险防护的充能现在只需要氧气和钠,而它们都不难获得。飞船启动推进器、脉冲驱动器和超光速驱动器的燃料也不像之前需要寻找稀有的同位素,而是可以通过普通元素的加工与合成来得到。这使得游戏前期的难度大大降低,对新手也更加友好。 同时,无人深空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物品。前期、中期的刷钱利器——嗡嗡蛋,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简单的 骚操作 ,就可以赚取大量货币, 而且官方甚至没有修这个 Bug 的意思。 游戏还加入了纳米星团这种货币,不难获取还能直接购买强力的升级套件……种种改动,都让无人深空现在的难度比起发售之初小了不少。 由于我只玩了几个小时,所以并没有很好地体验基地系统;同时由于网络的原因,我也没能体验

找出谁在 Twitter 上 unfo 了你

找出谁在 Twitter 上 unfo 了你 本文的完成离不开茶茶( @kawakusa_ )的建议,特此感谢。 尽管我并不会「有 unfo 必回」,但有时候一些莫名其妙的掉 fo 总会让人不爽。相信不少人也对究竟谁 unfo 了自己感到好奇,所以这篇文章就介绍一下利用 Statusbrew 查看自己 unfollowers 的方法。 注意:Statusbrew 不提供移动版网页,所以请尽量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你也可以 戳这里 下载 iOS App,或者 戳这里 下载 Android App (Play Store)。 登录 Statusbrew 戳这里 打开 Statusbrew 的官网,然后点击 Login with Twitter。 随后输入你的 Twitter 账号及密码,点击 Authorize App 授权登录。 基本界面 登录过后你应该可以看到 Statusbrew 的基本界面: 左侧五个按钮依次是 主页、发布、听众、交流、报告 ,左下角可以 更改你账户的有关设置 。 如何查看 unfollowers? 我们选择左侧的第三个按钮(Audience),进入听众界面。 然后点击 Not following back 旁边的 ▾,选择 New unfollowers。 诶…怎么是空的? 不出意外的话,你的 New unfollowers 列表应该是一片空白。这其实是由于 Statusbrew 的运作原理—— 通过不断比对你的 followers 列表,来找出谁 unfo 了你 。所以,暂且不要管它,在你下一次发现自己掉 fo 的时候再回来看看吧。 Twitter 并没有提供官方的 unfollowers 数据,所以 Statusbrew 必须以这种原理运行。也正因此,在你使用 Statusbrew 之前 unfo 你的人,也是无法被找到的。 一些其它的数据 让我们回到上一步。除了 unfollowers 之外,Statusbrew 还提供了 Not following back(对方未回 fo)、Mutual followback(互 fo)、Fans(你未回 fo)等数据,可以方便你管理你的 Foing / Foers。 左侧有 FILTERS(过滤器),可以以更丰富

明明是「坑钱软件」,可我为什么选择使用 Ulysses?

明明是「坑钱软件」,可我为什么选择使用 Ulysses? 前言 自从去年八月 Ulysses 宣布转向订阅制 之后,对这款 App 的评价似乎就急转直下。即便在一年后的今天,Ulysses 在 App Store(中国区)上的评价仍然只有可怜的 2 ★,而且大部分 1 ★ 评价仍旧在表达对订阅制的不满。 与大多数人相同,我在 Ulysses 宣布转向订阅制之后,也尝试了其他几款 Markdown 写作工具。不过,我最终还是换回了 Ulysses。下文就简单说说 Ulysses 的一些竞品的不足,以及我为什么最终仍然选择了 Ulysses。 MarkEditor 1.x:小毛病多多 在 Ulysses 转向订阅制后,我首先换用了买断制的 MarkEditor (1.x)。然而,这款国产 App 给我带来的使用体验着实称不上满意。我仅仅举出几个最明显的问题: 启动太慢。MarkEditor 的启动时间 甚至比 Word 还慢 。尽管官方建议将软件一直保留在后台,但作为一款写作类 App,如此之慢的启动速度让我难以接受。 基于 Finder 的文档库。MarkEditor 需要选择某个文件夹作为文档库,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Ulysses / Bear 等 App 内置文档库的设计。 一些恼人的 bug。比如在选择文字时,光标图形不会自动变为一条竖线,这个 bug 在我使用 MarkEditor 的几个月里都没有修复。 这些问题,加上 MarkEditor 的一些高级功能对我并无太大的吸引力,让我最终放弃了这款 App。或许我当时应该试试 MWeb, 好心疼我的 128 块钱啊! Bear:漂亮,但文档库是硬伤 随后,我换到了另一款备受好评的 App: Bear 。Bear 在一开始就采用了 基础功能免费,Pro 版订阅 的收费模式。不过,正如 Bear 宣传中所说的,它是一款 笔记类 App ,而非专业的写作 App。也正是因为这一点,Bear 的文档库让我用着很不顺手。 Bear 的文档库是用 # 来管理的,所以我需要在每篇文章结尾添加 Tag,才能将其归入正确的文件夹中。而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种设计。 不过,让我真正放弃 Bear 的,却是另一个跟 # 有关的小 bug。当时 Apple 刚刚为 macO

从 「小升初摇号」说到「教育公平」

从「小升初摇号」说到「教育公平」 刚刚读到知乎上的 这篇文章 ,正好我也经历过成都市的小升初摇号,就随便写点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吧。 背景 先说说成都市的小升初政策。 成都市的初中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采用「片区摇号」的政策,顾名思义,小学毕业生可以被随机派位到该片区的公立初中;私立学校的录取则由校方决定,所以校方一般会举行统一考试,依成绩录取。 但是,「摇号」只是明面上的说法。比较好的公立学校还会有两种录取方式: 一是招收华、奥赛得奖的学生。如果你有华、奥赛双一等奖证书,那么基本可以就读最好的公立学校。 二是找关系、花钱。事实上,比较好的公立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靠这种方式就读的;根据你找的关系的高低,最后可能会花 8-10 万+ 不等。 而私立学校,也并非完全依照成绩录取(况且别人也得赚钱啊)。对于在考试中差了几分上线的,私立学校一般接受「用钱抵分」的做法;根据学校的好坏, 一分 往往值 几千元 。对于一些成绩实在太差而家里有钱的,「交一大笔钱入学」也是可能发生的。 入学后也有不同。公立学校每年的学杂费用很低,而大部分私立学校一年仅学费就要 4 万+ ,各类杂费可能还要花去 1-2 万 。 从师资上来说,初中阶段私立学校的师资基本要略好于公立学校。但是,公立学校拥有指标到校生、直升生等「福利」;而且,私立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会在初升高时设置种种门槛,防止好学生「跳槽」到公立高中。所以,成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也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 我小升初时是怎么选择的? 由于我并没有考上某私立学校(学渣就是我了!),所以我只能就读公立学校。 那么摆在我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 找关系、花钱,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 等摇号,听天由命。 我最终选了哪条路?——第二条。 为什么? 10 万左右的费用太贵了,感觉很不值得。 进入比较好的公立学校也不能保证能考上好高中。 与其把钱花在择校上,不如花在好的补习班上。 懒。 我的运气还算中规中矩。尽管没有摇到比较好的学校,但也摇到了一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有多近呢?——走路大约三分钟。所以我初中时期常常可以比别人多睡半个小时…(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我的小学同学们呢? 我的小学可以算是成都市的 Top 3 小学,所以我的同学们基